小孩摔了头皮下血肿怎么消肿

小孩摔伤后出现头皮血肿,可通过冷敷、加压包扎、药物外敷、避免揉搓、观察症状等方式消肿。头皮血肿通常由外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可能伴随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受伤后24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血肿部位,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期间需观察孩子皮肤反应,出现苍白或麻木感应立即停止。
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血肿区域,压力需均匀分布且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过紧可能导致头皮缺血,家长需定期检查孩子手指脚趾颜色和温度。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放松绷带,避免长时间压迫。加压包扎能限制血肿扩大,促进血液吸收。
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肝素钠乳膏外涂血肿部位,每日2-3次轻柔按摩至吸收。药物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血肿消散。外用药需避开破损皮肤,使用后洗手防止孩子误触眼睛口腔。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需停药就医。
血肿形成初期禁止用力揉搓或热敷,以免加重毛细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增多。家长需制止孩子抓挠患处,修剪指甲防止意外划伤。48小时后若肿胀不再加重,可改用温热毛巾促进吸收,温度不超过40℃为宜。
密切监测孩子精神状态、呕吐情况及血肿变化。若出现持续哭闹、嗜睡、喷射性呕吐或血肿快速增大,可能提示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需立即就医。小型血肿通常1-2周逐渐吸收,期间保持头部清洁干燥,避免二次碰撞。
护理期间让孩子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跑跳。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有助于血管修复。血肿未完全消退前不宜游泳或洗头时用力抓挠。若3周后血肿仍未吸收或出现硬结,需就医排除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日常注意看护孩子活动,家具边角加装防撞条预防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