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得的呢严重吗

小儿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部分患儿病情较轻,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心肌炎在儿童中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血液侵犯心肌细胞引发炎症。患儿可能出现咳嗽、腹泻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心悸或胸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重症需住院监护。
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继发心肌炎,常伴随化脓性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患儿易出现高热、呼吸急促,血检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控制感染,同时需卧床休息。
风湿热、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可攻击心肌组织,表现为关节肿痛、皮疹合并心功能下降。实验室检查可见抗心肌抗体阳性,超声显示心腔扩大。治疗需联合泼尼松龙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反应。
某些化疗药物、重金属中毒可能损伤心肌细胞,患儿多有明确接触史,表现为恶心呕吐后出现心律不齐。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二巯丙醇注射液解毒,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线粒体病、糖原贮积症等遗传病可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患儿多有发育迟缓、肌无力等基础表现。基因检测可确诊,治疗需补充辅酶Q10片、左卡尼汀口服溶液等代谢支持药物。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尿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提供低盐高蛋白饮食。急性期过后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疫苗接种应推迟至病情稳定。若出现面色青紫、持续呕吐等危象,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但半年内禁止竞技性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