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关键词: #肠梗阻
关键词: #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的病理状态,可能由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严重程度与梗阻类型和持续时间有关。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解除梗阻等方式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腹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需根据病因评估严重性。
肠粘连可能与腹部手术史、腹腔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等症状。轻度粘连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常用药物包括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甘油灌肠剂促进排便,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易复发,术后需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再粘连。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关,典型症状为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时需手术复位。治疗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抗感染,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脱水情况。
肠道肿瘤或腹腔转移瘤可能导致机械性梗阻,常伴随体重下降、便血等症状。需通过CT明确肿瘤位置,恶性梗阻需手术切除或造瘘。化疗药物如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可能用于辅助治疗,止痛可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肿瘤性梗阻预后较差,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
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后或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全腹胀痛、肠鸣音消失。需纠正低钾血症等诱因,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肠蠕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避免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加重肠麻痹,可通过腹部按摩和体位改变辅助排气。
长期便秘或异物摄入可能形成粪石梗阻,多见于老年人群。可通过甘油灌肠剂、开塞露等促进排便,严重时需手法碎石。预防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乳果糖口服溶液可长期调节肠道功能。老年患者禁用剧烈泻药,避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每日适量活动促进肠蠕动,监测排便情况。术后患者需保持切口清洁,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长期便秘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