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如何预防肠梗阻

关键词: #肠梗阻
关键词: #肠梗阻
剖宫产术后可通过早期活动、饮食调整、腹部按摩、药物预防、及时排气等方式预防肠梗阻。肠梗阻可能与术后粘连、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
术后6-12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根据恢复情况尝试下床行走。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腹腔内积气排出,减少肠粘连风险。建议家属协助产妇缓慢移动,避免牵拉伤口。若出现头晕或伤口疼痛加剧需立即停止。
术后6小时内禁食,待排气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品。术后3天内控制膳食纤维摄入量,后期可增加南瓜、胡萝卜等易消化蔬菜。每餐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每日分5-6次进食。
沿结肠走向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按摩前确认导尿管已拔除,力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宜。可配合使用薄荷油等促进肠蠕动的外用制剂,但需避开手术切口。按摩后适当饮用温水能增强效果。
遵医嘱使用四磨汤口服液促进胃肠动力,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对于高危产妇,可能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形成。禁止自行服用缓泻药,所有药物使用需经产科医生评估。
采用半卧位促进膈肌运动,通过嚼口香糖刺激迷走神经帮助排气。记录首次排气时间,若术后48小时仍未排气需告知医生。可尝试热敷下腹部,温度不超过40℃,每次15-20分钟。出现肛门坠胀感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术后需每日监测肠鸣音恢复情况,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建议准备吸管杯方便卧位饮水,使用腹带时避免过紧压迫。出院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出现持续腹痛、排便停止等症状需急诊就医。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盆腔情况,哺乳期用药需特别注意药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