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可通过症状持续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方面进行区分。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伴随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则由过敏原触发,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为主要特征。
感冒症状一般持续7-10天,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轻。过敏性鼻炎症状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尤其在接触过敏原后反复发作。感冒患者症状消失后通常不会立即复发,而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过敏原暴露期间症状会持续存在。
感冒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具有传染性。过敏性鼻炎则由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引发,无传染性但具有遗传倾向。感冒常在季节交替或受凉后发生,过敏性鼻炎症状与特定过敏原接触密切相关。
感冒常见咽喉疼痛、咳嗽、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过敏性鼻炎以鼻部症状为主,包括突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部分患者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过敏症状。感冒初期可能出现畏寒发热,过敏性鼻炎通常不伴发热。
感冒患者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炎症表现。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呈苍白色或淡蓝色肿胀,下鼻甲水肿明显。感冒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过敏性鼻炎可能伴有过敏性结膜炎的眼睑水肿和结膜充血。
感冒多采用对症治疗,如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过敏性鼻炎需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感冒症状随病程自然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在脱离过敏原和使用抗过敏药物后迅速改善。
区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需结合症状特点、病程及过敏史综合判断。建议记录症状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避免长期误用感冒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有助于减少过敏原接触。症状反复或持续加重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和特异性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