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上颌窦漏没漏

上颌窦漏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染料试验、手术探查等方式确诊。上颌窦漏通常由外伤、手术损伤、感染、肿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鼻腔流液、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
患者出现单侧鼻腔持续流清亮液体,低头或压迫颈静脉时流量增加,可能提示上颌窦漏。伴随症状包括头痛、嗅觉减退、反复鼻窦感染等。典型特征是液体葡萄糖含量检测阳性,与脑脊液成分相似。临床需与过敏性鼻炎、普通鼻窦炎等疾病鉴别。
高分辨率CT可显示上颌窦骨质缺损位置及范围,三维重建技术能精确定位漏口。MRI检查有助于区分脑脊液与黏膜分泌物,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对于微小漏口,CT脑池造影可提高检出率,造影剂经漏口进入鼻腔即可确诊。
鼻内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上颌窦自然开口及可疑漏口部位。使用30度或70度内镜配合吸引器探查,可见脑脊液呈脉动性渗出。对于隐蔽性漏口,可配合Valsalva动作增加颅内压,使漏液更加明显。
鞘内注射荧光素钠后,用蓝光鼻内镜观察鼻腔,若见黄绿色荧光渗出可确诊。该检查灵敏度高,但需腰椎穿刺存在一定风险。也可口服荧光素钠,2小时后检测鼻腔分泌物荧光反应,适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
对于影像学阴性但高度怀疑的病例,可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探查。采用钩突切除、中鼻道开放等方式充分暴露上颌窦,用钝头探针触诊可疑区域。术中配合荧光导航或影像引导技术,可提高微小漏口的发现率。
确诊上颌窦漏后应避免用力擤鼻、剧烈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预防感染。术后需卧床休息1-2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预防颅内感染,避免用力排便。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为主,2周内禁止乘坐飞机或潜水。定期复查鼻内镜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剧烈头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