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的心脏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由风湿热反复发作引起,常见诱因有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心脏瓣膜损伤、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等。风湿热可能侵犯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进而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风湿热的直接诱因。这类细菌感染咽喉后,可能引发机体异常免疫反应,产生交叉抗体攻击心脏组织。患者通常表现为咽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风湿热发作。
部分患者感染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的抗体错误攻击心脏瓣膜中的结缔组织。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导致二尖瓣增厚粘连,出现瓣膜病理性改变。急性期可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慢性期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风湿热反复发作会造成瓣膜永久性损害,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最易受累。瓣膜逐渐纤维化钙化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心功能不全表现。严重者需进行瓣膜成形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
特定基因型人群对链球菌感染更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有家族史者发病概率较高,可能与HLA-DR7等基因位点相关。这类人群需加强咽部感染预防,出现关节疼痛、环形红斑等风湿热征兆时应立即就医。
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等环境可能增加链球菌传播风险。潮湿寒冷地区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也会降低机体抵抗力。改善居住环境、均衡饮食有助于预防感染,已确诊患者需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避免加重心脏负荷。适度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但出现心悸气短时需立即休息。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功能。出现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时须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