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属于哪类眼科疾病

飞蚊症属于玻璃体混浊类眼科疾病,通常由玻璃体液化、后脱离或出血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眼前出现漂浮的黑点或丝状物。
生理性飞蚊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与玻璃体自然老化液化有关。玻璃体中的胶原纤维凝聚形成微小混浊物,在视网膜上投射阴影。这类飞蚊症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适应环境光线、避免过度用眼等方式缓解症状。若突然出现闪光感或飞蚊增多,需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
病理性飞蚊症可能与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视网膜裂孔等疾病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血管破裂出血,或外伤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均可形成大量深色漂浮物。此时需通过眼底检查、OCT等明确病因,遵医嘱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普罗碘铵注射液等促进混浊吸收,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患者因眼轴延长导致玻璃体变性,更易出现飞蚊症状。玻璃体后脱离时可能牵拉视网膜,产生闪光幻觉。建议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震动。可遵医嘱使用氨碘肽滴眼液改善微循环,配合口服沃丽汀片辅助治疗。
葡萄膜炎等眼内炎症会导致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形成灰白色絮状漂浮物。可能伴随眼红、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病,如局部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严重者需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炎症控制后飞蚊症状多可减轻。
眼球钝挫伤可能引发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震荡,出现突发性飞蚊伴视野缺损。需紧急处理原发损伤,早期可冷敷止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血块分解,若出血量超过玻璃体容积三分之一需考虑手术治疗。
飞蚊症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注视单一背景,阅读时保持环境光线柔和。适当补充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等。高度近视者须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若飞蚊突然增多、伴有闪光感或视野缺损,应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