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引起的葡萄膜炎怎么治疗

白内障引起的葡萄膜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葡萄膜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外伤等因素诱发,通常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
葡萄膜炎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配合散瞳药物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止虹膜后粘连。若存在细菌感染可加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严重病例需口服泼尼松片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注射液。用药期间需监测眼压变化,避免长期使用激素导致青光眼或白内障加重。
若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且葡萄膜炎稳定3个月以上,可考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需在炎症完全控制后进行,术前局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滴眼液预防术后反应。合并严重玻璃体混浊时可能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避免过度刺激虹膜导致炎症复发。
需排查结核、梅毒、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甲氨蝶呤片。感染性葡萄膜炎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
辅助采用清热祛湿类中药如龙胆泻肝丸、知柏地黄丸调节体质,配合局部中药熏蒸(金银花、菊花煎汤)缓解症状。针灸选取睛明、攒竹、太阳等穴位改善眼周循环,但须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避免刺激加重充血。
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光线刺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避免过度用眼,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眼部充血。
葡萄膜炎患者需定期复查前房炎症细胞计数、眼压及眼底情况,白内障术后应密切随访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后囊膜状态。突发视力骤降、眼痛加剧需立即就诊,警惕继发性青光眼或眼内炎。长期使用激素者每3个月检查骨密度和血糖,儿童患者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