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怎么检查确诊

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胃泌素-17检测等方式确诊。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长期胆汁反流、药物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胃镜检查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变化。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变薄、血管透见、色泽苍白等特征性表现。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检查过程中可能需配合医生进行活检取样。胃镜检查能直观评估萎缩范围和程度,同时可发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病理活检是确诊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通过胃镜下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典型病理表现为胃腺体减少或消失、固有层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等。活检部位通常包括胃窦、胃体等多处黏膜,有助于判断萎缩的分布类型。病理结果可明确萎缩程度分级,对后续治疗和随访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检测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碳13/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阳性结果提示需进行根除治疗,阴性结果则需考虑其他病因。检测前需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2周,避免出现假阴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阻止萎缩性胃炎的进展。
血清胃蛋白酶原I和II水平及其比值可反映胃黏膜的分泌功能。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表现为胃蛋白酶原I水平下降和I/II比值降低。该检测无创且操作简便,适用于筛查和随访监测。但需注意结果可能受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胃泌素-17主要由胃窦G细胞分泌,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胃窦黏膜的萎缩状态。在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中,胃泌素-17水平常明显升高。该检测有助于判断萎缩的解剖学分布类型,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检测需空腹采血,避免进食刺激影响结果准确性。
确诊萎缩性胃炎后,患者需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食物,限制腌制、熏烤食品摄入。建议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类、新鲜蔬菜等。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随访。出现上腹疼痛加重、消瘦、黑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