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避孕药一周后出血是怎么回事

服用避孕药一周后出血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药物副作用、子宫内膜异常、宫颈病变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用药、止血治疗、激素补充或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短效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服药初期可能因激素水平未稳定导致突破性出血。常见于漏服或服药时间不规律时,表现为点滴状褐色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周期,或改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低剂量药物。持续出血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
左炔诺孕酮等紧急避孕药因单次大剂量孕激素冲击,易引起撤退性出血。多发生在用药后3-7天,出血量类似月经。可观察2-3天,若超过月经量需服用氨甲环酸片止血。反复出现需更换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常规避孕方式。
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萎缩或息肉形成,表现为经间期出血伴下腹坠痛。超声检查可发现内膜增厚或占位,需行诊刮术或宫腔镜切除。术后可配合地屈孕酮片修复内膜,必要时暂停避孕药改用避孕套。
避孕药使用者的高危型HPV感染风险增加,可能诱发宫颈炎或上皮内瘤变。接触性出血是典型症状,TCT检查可见非典型鳞状细胞。轻症可用保妇康栓局部治疗,中重度需行LEEP刀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HPV。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导致经期延长或异常子宫出血。伴有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者,需检查凝血四项。确诊后可服用咖啡酸片改善血管通透性,严重者静脉输注氨甲苯酸注射液,必要时停用避孕药。
服药期间需记录出血时间与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辛辣饮食。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出血期间暂停性生活。若出血伴随头晕、发热或腹痛加剧,应立即就诊排查宫外孕或感染。长期避孕建议每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和乳腺超声,必要时交替使用避孕贴等非口服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