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不切除会有什么影响

直肠息肉不切除可能引发便血、肠梗阻甚至癌变。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主要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
直肠息肉表面血管丰富,粪便摩擦可能导致出血,表现为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腺瘤性息肉出血概率较高,需通过肠镜检查明确性质。确诊后可选择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常用药物包括云南白药胶囊、致康胶囊等止血药物,但药物无法根除息肉。
体积较大的息肉可能阻塞肠腔,导致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绒毛状腺瘤生长迅速,更容易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伴随症状包括肠鸣音亢进、腹部包块等。需通过CT或肠镜评估梗阻程度,严重时需行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术后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
腺瘤性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绒毛状腺瘤。癌变过程通常需要5-15年,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肠镜筛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溃疡型息肉可能引发直肠周围脓肿,表现为肛门坠胀、发热等症状。炎症刺激会导致黏液便增多,可能诱发肛窦炎。需通过肛门指诊和盆腔MRI评估感染范围,必要时联合使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多发性息肉可能影响直肠吸收功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出现舌炎、周围神经病变等表现。广基息肉切除后可能短期影响水钠吸收,需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
建议确诊直肠息肉后每6-12个月复查肠镜,日常保持高膳食纤维饮食,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久坐和用力排便,便后可用温水清洁会阴。出现持续腹痛或便血加重时须及时就诊,切忌自行服用泻药或止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