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属于什么疾病

瘢痕疙瘩属于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是创伤修复过程中胶原过度沉积导致的病理性瘢痕。
瘢痕疙瘩表现为皮肤损伤后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超出原始伤口边界呈瘤样隆起。其病理学特征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常伴有局部瘙痒、疼痛或触痛。与普通瘢痕不同,瘢痕疙瘩具有持续生长倾向,极少自行消退。
该病与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创伤、手术、烧伤等皮肤损伤是常见诱因,炎症反应中转化生长因子-β等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促进胶原合成。内分泌因素如青春期、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病情。
典型皮损为红色或紫红色硬结,表面光滑发亮,多发生于胸骨区、肩背等张力较大部位。病变可呈蟹足状向外扩展,病程超过半年未消退即符合诊断标准。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化脓、溃疡等并发症。
需与增生性瘢痕鉴别,后者局限于原伤口范围且可能自行软化。肥大细胞增生症、皮肤纤维瘤等肿瘤性疾病也需通过组织病理学排除。特殊部位如耳垂的瘢痕疙瘩需与表皮囊肿区分。
联合治疗是主要策略,包括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注射液,配合硅酮制剂外用。压力疗法、冷冻治疗适用于早期病变,顽固性皮损可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新型疗法如脉冲染料激光可改善红斑和瘙痒症状。
瘢痕疙瘩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皮肤创伤,伤口愈合期可使用减张胶带预防。日常注意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和压力治疗,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