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有何特点

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乳腺超声利用高频声波成像,无辐射且操作简便,适合各年龄段女性。对致密型乳腺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肿块形态、边界及血流信号,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或孕期哺乳期检查。可区分囊性与实性病变,辅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但难以检出微小钙化灶,对早期导管原位癌敏感性较低。
乳腺X线摄影通过低剂量X线成像,是乳腺癌筛查的核心手段。对钙化灶敏感度极高,能发现毫米级微小钙化,对导管原位癌检出率优于其他检查。具有标准化的BI-RADS分级系统,但致密型乳腺可能掩盖病变,40岁以下女性假阳性率较高,需结合超声检查。
乳腺磁共振成像通过多序列扫描提供三维图像,软组织对比度最佳。对浸润性癌灵敏度接近100%,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术前分期及假体植入术后评估。能发现多灶性病变和腋淋巴结转移,但检查时间长、费用高,需注射造影剂,不推荐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乳腺导管造影针对乳头溢液患者,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导管系统。可精确定位导管内病变,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或导管内癌,但属于有创检查,现已逐渐被乳管镜替代。
PET-CT或乳腺专用伽马成像适用于晚期乳腺癌评估,通过代谢显像检测全身转移灶,对骨转移诊断价值突出。但分辨率有限,不能替代常规影像学检查,多用于疗效监测或复发评估。
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可增加磁共振筛查。检查前避免使用止汗剂或护肤品,选择月经结束后1周检查可减少乳腺组织干扰。发现异常需及时就诊,由医生根据影像特征决定是否需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