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治疗原则包括哪些

小儿骨折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和定期复查。小儿骨骼具有生长能力强、塑形能力好的特点,治疗时需兼顾骨骼愈合与生长发育需求。
闭合性骨折优先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如尺桡骨骨折使用前臂石膏托。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骨折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常见方式有克氏针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等。复位后需通过X线确认对位对线情况,固定时间通常为3-6周。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恢复训练,如腕关节骨折后可做抓握练习。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过渡到主动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康复过程中可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或红外线照射。
骨折愈合期需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建议饮用300-500ml牛奶,适量食用奶酪、豆腐等高钙食物。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促进胶原合成,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5-2克。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使用曲马多栓剂。慢性疼痛可采用冷热敷交替疗法,夜间疼痛明显时可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注意观察疼痛性质变化以防并发症。
治疗后1周、2周、4周需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生长板损伤者需延长随访至骨骼成熟。复查内容包括肢体长度测量、关节活动度评估和步态分析。发现愈合延迟、畸形愈合等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骨折后家长应保持患肢清洁干燥,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避免石膏受潮变形。饮食注意均衡营养,适当增加日照时间促进维生素D合成。恢复期避免跑跳等高风险活动,定期进行康复评估直至功能完全恢复。若出现固定装置松动、患肢麻木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