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症怎么分早中晚期

前列腺癌的早中晚期通常根据肿瘤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分为局限性、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三个阶段。主要分期依据包括临床TNM分期系统、格里森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
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未突破包膜,临床TNM分期为T1-T2期。格里森评分通常≤7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多低于20ng/ml。此阶段可能无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尿频。治疗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为主,可配合内分泌治疗。代表性药物包括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比卡鲁胺片等。
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但未发生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为T3-T4期。格里森评分多为7-9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常超过20ng/ml。典型症状包括骨盆疼痛、血尿及勃起功能障碍。治疗需联合放射治疗与长期内分泌治疗,必要时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常用药物有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恩扎卢胺软胶囊等。
肿瘤已转移至骨骼或其他器官,临床TNM分期为M1期。格里森评分多为8-10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显著升高。常见骨痛、病理性骨折及全身消耗症状。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新型内分泌治疗(如阿比特龙片)、化疗(多西他赛注射液)及靶向放射性药物(氯化镭[223Ra]注射液)。
通过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评分,2-6分属低危,7分为中危,8-10分属高危。该评分与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核心指标之一。低危组多选择主动监测,中高危组需积极干预。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变化可反映疾病进展,治疗后PSA持续升高提示复发可能。监测频率根据分期调整,根治术后每3-6个月检测,晚期患者每月监测。PSA倍增时间短于3个月需警惕转移风险。
前列腺癌患者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硒。规律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避免久坐。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PSA、骨扫描及盆腔MRI,出现骨痛或排尿障碍加重需及时就诊。心理支持对晚期患者尤为重要,可参与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