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特征性表现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的特征性表现主要有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骨折后患肢可能出现成角、缩短或旋转等异常形态。闭合性骨折可能仅表现为局部隆起,开放性骨折可见断端外露。畸形程度与暴力方向、肌肉牵拉等因素相关,需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矫正。
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屈曲或旋转活动是骨折的特有体征。检查时需轻柔避免二次损伤,常见于四肢长骨骨折,如胫骨中段骨折可出现小腿反常运动。
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捻发音或触诊时的摩擦感,具有确诊价值。但检查可能加重损伤,通常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多见于粉碎性骨折或移位明显的骨折类型。
骨折后局部出现剧烈疼痛伴进行性肿胀,压痛明显且局限。疼痛源于骨膜撕裂和软组织损伤,肿胀由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可能伴随皮下淤青,严重者可出现张力性水疱。
患肢丧失部分或全部运动能力,如下肢骨折无法负重,脊柱骨折影响翻身活动。功能障碍程度与骨折部位、稳定性相关,可能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症状。
骨折后应立即制动患肢并用硬板固定,避免移动导致二次损伤。可冰敷缓解肿胀,但禁止热敷或按摩。及时就医进行X线或CT检查,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固定、牵引或手术治疗。恢复期需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和感觉变化,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