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早熟的药物是什么?

抑制性早熟的药物主要有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曲普瑞林注射液、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醋酸甲羟孕酮片、来曲唑片等。性早熟是指儿童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需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干预延缓骨龄进展。
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减少性激素分泌,适用于中枢性性早熟。该药物需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潮热等。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龄和性激素水平。
曲普瑞林注射液为GnRH类似物,可有效抑制垂体-性腺轴功能,延缓骨骨骺闭合。适用于女童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男童9岁前睾丸增大的病例。治疗初期可能出现短暂性阴道出血或痤疮加重,通常1-2个月后症状缓解。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通过皮下埋植持续释放药物,每12周更换一次,适用于对注射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该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或睾酮水平,改善预测成年身高。需注意监测肝功能异常等罕见不良反应。
醋酸甲羟孕酮片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轴,适用于外周性性早熟或暂时无法使用GnRH类似物的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体重增加、糖耐量异常,建议每3个月评估代谢指标。该药物对骨骼保护作用较弱,需配合钙剂补充。
来曲唑片作为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适用于家族性男性限性性早熟。常见副作用包括关节疼痛和头痛,需定期监测骨密度。该药物对女性患者可能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使用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性早熟儿童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摄入含激素的食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建议每日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跳绳等,避免接触成人影视作品或化妆品。家长应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骨龄、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卵巢超声,记录生长速度变化。治疗期间需关注儿童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专业心理疏导。所有药物均须在儿科内分泌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