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眼底病有哪些症状

婴儿眼底病常见症状主要有视网膜出血、白瞳症、眼球震颤、视力发育迟缓、畏光流泪等。婴儿眼底病可能由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宫内感染等因素引起,需通过眼底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
视网膜出血表现为眼底血管异常渗血,常见于产伤或凝血功能障碍。早产儿因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可能伴随玻璃体积血。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明确出血范围,严重时需激光凝固治疗。家长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突然哭闹、拒奶等异常行为。
白瞳症指瞳孔区呈现白色反光,可能是先天性白内障或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瞳孔区可见灰白色混浊,视网膜母细胞瘤则可能出现猫眼样反光。需紧急进行眼部B超和CT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确诊后需根据病因选择白内障摘除术或肿瘤综合治疗。
眼球震颤表现为双眼不自主节律性摆动,多与黄斑发育不良或视神经病变相关。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如莱伯先天性黑朦早期即可出现此症状,常伴随光敏感反应减弱。需通过基因检测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评估视路功能,部分病例需佩戴棱镜矫正代偿头位。
视力发育迟缓表现为追视能力差、对视觉刺激反应迟钝。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可导致视网膜脉络膜炎,造成不可逆的视细胞损伤。需定期进行屈光检查和视觉行为评估,早期开展视觉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预后。家长需注意婴儿是否对鲜艳玩具缺乏兴趣。
畏光流泪可能提示先天性青光眼或角膜病变,常伴随眼睑痉挛和揉眼动作。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因房角发育异常导致眼压升高,需测量角膜直径和眼压。治疗可选择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视神经萎缩。
家长发现婴儿出现异常眼部表现时,应及时到儿科或眼科专科就诊。日常需避免强光直射婴儿眼睛,定期进行视力筛查。母乳喂养有助于视网膜发育,补充维生素A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防有积极作用。避免摇晃或碰撞婴儿头部,防止外伤性眼底出血。遗传性眼病家族史者应在孕前进行基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