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是疾病么

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属于疾病范畴,通常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方式确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升高、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急性脂肪肝可能与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障碍、妊娠期代谢变化有关,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该病起病急骤,需立即住院治疗,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或紧急剖宫产。
病毒性肝炎多由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导致,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孕妇需完善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根据分型使用替诺福韦酯片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与妊娠期不当用药相关,常见于服用抗结核药、中草药等情况。临床可见转氨酶升高,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配合护肝治疗,如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严重妊娠剧吐可能导致脱水及代谢紊乱,继而引发肝酶异常。需通过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必要时使用维生素B6注射液止吐,同时监测酮体及肝功能指标。
妊娠期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孕妇应保持低脂清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高糖高盐食物。保证每日饮水量,卧床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胎盘血流。严格遵医嘱复查肝功能及胎儿监测,禁止自行服用护肝药物或偏方。若出现皮肤黄染加重、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