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静脉栓塞引起肠梗阻

肠静脉栓塞引起的肠梗阻属于血管性肠梗阻,需紧急就医处理。肠静脉栓塞可能导致肠道缺血坏死,需通过抗凝治疗、血管介入或手术切除坏死肠段等方式干预。
肠静脉栓塞是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的急症,常见诱因包括高凝状态、腹腔感染、门静脉高压等。当血栓阻塞肠系膜静脉时,肠道静脉回流受阻,引发肠壁水肿、渗出和蠕动障碍,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胀。腹部CT血管成像可明确诊断,典型表现为肠系膜静脉充盈缺损伴肠壁增厚。早期抗凝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华法林钠片,若出现肠坏死体征如腹膜刺激征、酸中毒,则需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监测凝血功能,长期服用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预防复发。
患者应绝对禁食并胃肠减压,静脉补充电解质和营养支持。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至低脂软食,避免粗糙食物损伤肠黏膜。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戒烟戒酒以降低血栓风险。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凝血指标和腹部超声,若出现突发腹痛、血便需立即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