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脑膜炎的症状及治疗

6岁儿童脑膜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精神萎靡等,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发热是脑膜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能快速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伴有寒战。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更为剧烈,病毒性脑膜炎发热程度相对较轻。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若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就医。
头痛多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胀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拍打头部。头痛常伴随畏光、恶心等症状,在低头或活动颈部时加重。家长可让孩子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强光刺激。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缓解头痛。
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进食无关,可能反复发作。严重呕吐可导致脱水,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呕吐物中若出现咖啡样物质,提示可能存在应激性溃疡,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颈部僵硬表现为被动屈颈时阻力增大,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膨隆。这是脑膜刺激征的典型表现,家长不要强行活动患儿颈部。医生检查时会进行克氏征、布氏征等专业评估。严重脑膜炎可能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避免使用镇静药物。医生会根据病情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检查明确病因。
脑膜炎患儿应保持安静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的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神经系统恢复。家长需遵医嘱按时给药,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注意观察有无听力下降、癫痫发作等后遗症,及时进行康复干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按计划接种流脑疫苗和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