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是什么意思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炎症的疾病,主要症状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嗳气等。
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灼热感,通常在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平卧或弯腰时加重。烧心可能与胃酸刺激食管黏膜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
反酸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或口腔,常伴有酸苦味。反酸多发生在夜间或空腹时,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有关。患者应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胸骨后疼痛表现为胸骨后压迫感或刺痛,易与心绞痛混淆。疼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或下颌,进食辛辣食物或饮酒后加重。胸骨后疼痛可能与食管黏膜糜烂有关,患者需避免刺激性饮食,可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食管黏膜。
吞咽困难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表现为食物通过食管时有阻塞感。早期为间歇性,后期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可能与食管狭窄有关,需通过胃镜检查评估,严重者可考虑食管扩张术。
嗳气是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的表现,常伴随反酸症状。频繁嗳气可能与胃排空延迟或吞气症有关,患者应细嚼慢咽,避免碳酸饮料,必要时使用二甲硅油片减少胃肠道气体。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饮食、戒烟限酒、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明确食管黏膜损伤程度。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需定期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