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调养慢性胃炎

关键词: #胃炎
关键词: #胃炎
慢性胃炎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饮食调护、情志调节、运动养生等方式治疗。慢性胃炎通常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外邪侵袭、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需辨证施治,肝胃不和型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寒型适用黄芪建中汤,湿热中阻型可用半夏泻心汤。常用中成药包括香砂养胃丸、气滞胃痛颗粒、三九胃泰颗粒等。中药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证候调整配伍,避免自行用药。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连续调理2-3个月可见效。
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主穴,配合梁门、公孙等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寒证可加艾灸神阙穴,热证配合刺络放血。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周期,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黏膜血流。针灸治疗期需配合饮食禁忌,避免空腹接受治疗,晕针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师。
日常宜进食小米粥、山药羹、南瓜糊等易消化食物,烹调采用蒸煮炖方式。忌食油炸、腌渍、生冷及浓茶咖啡,每餐七分饱,定时定量。胃酸过多者可适量饮用生姜红糖水,胃胀者用陈皮代茶饮。急性发作时应短期采用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软食。
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脑肠轴加重胃炎症状,可通过八段锦、冥想、音乐疗法疏解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肝气犯胃型患者可配合玫瑰花、合欢皮等疏肝解郁药材,必要时在心理医师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推荐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每日30分钟以微微汗出为度。饭后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夏季避免空调直吹。体质虚弱者可练习内养功、六字诀等传统导引术,逐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慢性胃炎患者需建立饮食记录监测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治疗期间戒除烟酒,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若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中医调养需坚持3-6个月,配合胃黏膜更新周期,逐步重建胃肠功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