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拉肚子和病毒拉肚子的区别

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类型、症状特征及治疗方式。细菌性腹泻通常由志贺菌、沙门菌等引起,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导致。
细菌性腹泻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等,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多见于婴幼儿,诺如病毒易在集体场所暴发,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细菌感染常见黏液脓血便,伴随显著腹痛及发热。病毒感染多为水样便,呕吐更突出,儿童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程度通常较轻。
细菌性腹泻病程可持续5-7天,未经治疗可能延长。病毒性腹泻多数3天内缓解,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可能持续1周。
细菌培养需采集新鲜粪便标本,病毒检测可采用抗原检测或PCR技术。血常规检查中细菌感染白细胞升高更明显。
细菌性腹泻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病毒性腹泻以补液为主,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是基础用药,无须抗菌治疗。
两类腹泻均需注意预防脱水,婴幼儿及老年人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改变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加强手卫生,生熟食分开处理,病毒性腹泻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恢复期选择低乳糖、低纤维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