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婴幼儿易患腹泻的因素

儿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9次浏览

关键词: #腹泻 #幼儿

幼儿易患腹泻的因素主要有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喂养不当、感染性因素、过敏或不耐受等。

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婴幼儿胃肠黏膜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较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肠道蠕动较快且调节功能不成熟,容易因食物刺激或病原体侵入导致腹泻。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婴幼儿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免疫发育,降低腹泻概率。

2、免疫系统功能较弱

婴幼儿免疫球蛋白分泌不足,尤其是分泌型IgA水平较低,肠道局部免疫力差,难以有效抵御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常见肠道病原体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发感染性腹泻。建议家长注意手卫生及餐具消毒,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3、喂养不当

过早添加辅食、食物温度或浓度不当、喂养过量或过频等均可刺激婴幼儿肠道。配方奶冲调比例错误或奶具清洁不彻底也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母乳喂养儿突然转为配方奶时,因乳糖酶活性不足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逐步过渡并观察排便反应。

4、感染性因素

细菌性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均可直接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渗透性腹泻。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较常见。感染性腹泻常伴随发热、呕吐,粪便可见黏液或血丝,需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

5、过敏或不耐受

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食物不良反应可引发非感染性腹泻。过敏反应多伴有湿疹、血便等表现,需通过饮食回避试验确诊。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儿需长期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短期改用低乳糖饮食配合蒙脱石散等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婴幼儿腹泻需注意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保持饮食卫生。腹泻期间应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渗透性腹泻。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血便或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感染或代谢紊乱。家长应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