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如何检查确诊

关键词: #鼻炎
关键词: #鼻炎
鼻炎可通过鼻内镜检查、鼻分泌物检查、过敏原检测、鼻窦CT检查和血常规检查等方式确诊。鼻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鼻部结构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鼻内镜检查是诊断鼻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鼻腔内部情况。医生使用带有光源和摄像头的细长内窥镜,检查鼻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分泌物或息肉。检查过程可能引起轻微不适,但一般无须麻醉。鼻内镜能清晰显示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有助于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慢性鼻炎。
鼻分泌物检查通过采集鼻腔分泌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医生用棉签或吸引器获取分泌物,检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若明显增高提示过敏性鼻炎。细菌培养可鉴别感染性鼻炎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该检查对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鼻炎有重要价值,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使用鼻喷药物。
过敏原检测适用于疑似过敏性鼻炎患者,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试验将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提取液滴于前臂,观察皮肤反应判断致敏物质。血清检测通过抽血分析过敏原抗体水平,适合皮肤条件不佳者。明确过敏原可指导环境规避和脱敏治疗,检查前需停用抗组胺药3-7天。
鼻窦CT检查能清晰显示鼻窦和鼻腔的解剖结构,适用于疑似合并鼻窦炎或结构异常者。CT可发现黏膜增厚、窦腔积液或息肉等病变,评估炎症范围与程度。低剂量CT扫描辐射量较小,但孕妇应避免。该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如鼻中隔矫正术或鼻窦开放术的术前评估。
血常规检查通过静脉采血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辅助判断鼻炎类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过敏性或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炎,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该检查还能发现贫血或免疫功能异常等全身因素,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部分患者需进一步检查免疫球蛋白E水平以明确过敏状态。
确诊鼻炎后,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诱发黏膜充血。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但花粉季节过敏者应减少户外活动。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