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疾病有哪些病种

身心疾病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肠易激综合征、高血压等病种。身心疾病通常由心理因素与生理功能紊乱共同作用引起,可能表现为情绪异常、躯体不适或功能障碍。
焦虑症以过度担忧和恐惧为主要特征,可能与遗传易感性、长期压力或创伤事件有关。患者常出现心悸、出汗、坐立不安等症状,部分伴有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常用盐酸帕罗西汀片、劳拉西泮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症状。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摄入。
抑郁症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典型症状包括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治疗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米氮平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结合心理疏导效果更佳。患者应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
睡眠障碍涵盖失眠、嗜睡等多种类型,常因生物钟紊乱、焦虑抑郁诱发。患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日间嗜睡,长期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临床可能使用右佐匹克隆片、唑吡坦片、阿戈美拉汀片等调节睡眠周期,配合睡眠卫生教育。建议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环境安静黑暗。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与脑肠轴失调、精神压力密切相关。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治疗可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胃肠功能,严重时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改善情绪。日常需记录饮食日记,避免产气食物和过度劳累。
原发性高血压受心理应激影响显著,长期紧张可导致血压调节异常。早期可能表现为头痛、眩晕,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除常规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外,需配合放松训练和情绪管理。建议采用低盐饮食,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对于身心疾病患者,建议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当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支持,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