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的观察要点

硬膜下血肿的观察要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头痛呕吐等症状。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后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中,可能由外伤、血管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需密切监测以防病情恶化。
观察患者意识清晰度及反应能力的变化是评估硬膜下血肿进展的关键。早期可能表现为嗜睡或烦躁,随着血肿扩大可出现意识模糊、昏睡甚至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常用的量化工具,评分下降提示病情加重。家属或护理人员需记录患者对话、指令执行及唤醒难易程度,并及时向医生反馈异常。
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的对称性需每小时检查。血肿侧瞳孔可能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若出现瞳孔不等大伴意识障碍,可能发生脑疝,需紧急处理。观察时应避免强光直射,对比两侧瞳孔变化并记录具体时间点。
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可反映颅内压变化。血压进行性升高伴脉搏减慢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可能提示脑干受压。体温异常升高需警惕中枢性高热。监测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体位突然改变影响数据准确性。
单侧肢体肌力减退、病理征阳性或抽搐发作提示运动功能区受压。观察自主活动幅度、对抗阻力能力及巴宾斯基征等体征,记录瘫痪进展速度。患者卧床时需定时协助翻身,注意肢体摆放异常姿势或肌肉紧张度不对称情况。
持续加重的爆裂样头痛伴喷射性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信号。需记录疼痛部位、频率及缓解因素,呕吐物性状与进食关系。避免使用强力镇吐药掩盖症状,保持头高位减少颅静脉回流压力。突发剧烈头痛后意识改变需立即报告。
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饮食选择低盐高蛋白流质,避免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康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但须避免剧烈头部晃动。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血肿吸收情况,若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需及时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