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的危害

小儿肾积水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泌尿系统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危害。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长期肾积水会导致肾盂内压力增高,压迫肾实质造成肾单位萎缩。早期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轻度积水可通过定期超声监测,中重度积水需手术解除梗阻,常用术式包括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再植术等。
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引发反复尿路感染。患儿可能出现发热、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等症状。急性感染期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慢性感染者需排查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
严重肾积水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功能,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标准。这与肾脏内分泌功能受损、慢性炎症消耗等因素有关。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
肾实质缺血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可能出现头痛、易激惹等症状。血压监测发现异常时,可使用氨氯地平口服溶液等降压药物,但根本治疗仍需解决尿路梗阻问题。
尿液滞留易导致晶体沉积,形成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典型表现为突发腰腹痛、血尿。较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严重者需经皮肾镜取石术。
家长发现患儿有排尿异常、反复发热、生长滞后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护理需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憋尿,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母乳喂养婴儿应按需哺乳,幼儿期饮食注意低盐优质蛋白搭配,术后患儿需遵医嘱进行膀胱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