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疼痛要警惕五种病

肌肉疼痛可能与肌肉劳损、纤维肌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风湿性多肌痛等疾病有关。肌肉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若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肌肉劳损通常由于过度运动或姿势不当引起,表现为局部肌肉酸痛、僵硬。轻微劳损可通过休息、热敷缓解,严重时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或活动受限。避免重复进行高强度运动,适当按摩有助于恢复。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纤维肌痛综合征属于慢性疼痛疾病,特征为广泛性肌肉疼痛伴压痛敏感点。患者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可能与中枢神经敏感化有关。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低强度运动,药物可使用盐酸阿米替林片或普瑞巴林胶囊。该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鉴别。
多发性肌炎是自身免疫性肌病,主要累及近端肌群导致对称性肌无力。伴随症状包括吞咽困难、皮疹,肌酶谱检查可见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诊断需结合肌电图和肌肉活检,治疗常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未及时控制可能影响呼吸肌功能。
横纹肌溶解症由肌肉细胞大量坏死导致,常见诱因包括创伤、药物或代谢异常。典型表现为剧烈肌痛伴酱油色尿,实验室检查显示肌红蛋白急剧升高。紧急处理需大量补液碱化尿液,严重者需血液净化治疗。该病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风湿性多肌痛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表现为肩颈和骨盆带肌晨僵疼痛。常与巨细胞动脉炎伴发,血沉和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效果显著,但需逐渐减量以防复发。需长期随访监测血管炎相关症状。
出现肌肉疼痛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适度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饮食可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西蓝花等。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肿胀,慢性疼痛建议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伴随发热、肌无力或尿色异常,须立即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定期进行柔韧性训练有助于预防肌肉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