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有什么危害

关键词: #黄疸
关键词: #黄疸
黄疸可能提示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或代谢异常,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黄疸的危害主要有胆红素脑病、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溶血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引发急性神经毒性反应。早期表现为嗜睡、吸吮无力,进展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严重者遗留听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需立即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必要时采用换血疗法,药物可选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茵栀黄颗粒。
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导致的黄疸常伴随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合成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肝掌、蜘蛛痣等体征,长期未控制可进展为肝纤维化。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保肝药物可选择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胆管梗阻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引起的黄疸若持续超过6个月,胆汁酸蓄积可诱发肝星状细胞活化,形成纤维间隔和假小叶。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脂肪泻、黄色瘤,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需行ERCP解除梗阻,药物可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表现为黄疸伴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见脾肿大,G6PD缺乏症患者接触氧化剂后出现酱油色尿。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严重贫血需输注洗涤红细胞,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叶酸片、复方三维亚铁口服溶液。
严重肝病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表现为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梗阻性黄疸患者因胆汁酸缺乏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PT时间延长。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监测INR值调整抗凝方案。
出现黄疸需及时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明确病因。成人应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新生儿需加强母乳摄入促进胆红素排泄。梗阻性黄疸患者需低脂饮食,溶血患者注意避免感染和氧化应激。所有黄疸患者均应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观察尿色及大便颜色变化,皮肤瘙痒者保持清洁避免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