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什么状况

关键词: #肠梗阻
关键词: #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的病理状态,可能由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血运性梗阻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处理方案。
机械性梗阻与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肠粘连多由腹部手术或炎症导致,肠扭转常见于乙状结肠过长者,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肠型蠕动波,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治疗需禁食并留置胃管减压,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或切除病变肠段,常用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
动力性梗阻因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所致,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麻痹性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后、低钾血症或全身感染,表现为全腹均匀膨隆、肠鸣音消失;痉挛性梗阻与铅中毒、肠道炎症相关,出现间歇性腹痛。治疗需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肠蠕动,痉挛性梗阻可予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
血运性梗阻由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常见于房颤、动脉硬化患者。突发剧烈腹痛伴休克症状,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消失,CT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需紧急行肠系膜血管取栓术或肠切除手术,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合并感染者加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绞窄性梗阻是机械性梗阻合并肠管血运障碍的危重情况,常见于肠扭转、腹内疝。腹痛持续加重并出现腹膜刺激征,呕吐物呈血性,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并评估肠管活力,坏死肠段需切除,术中可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
假性肠梗阻属于慢性动力障碍性疾病,与系统性硬化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表现为反复腹胀但无器质性梗阻证据,消化道造影显示肠管扩张。治疗以促动力药为主,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严重腹胀时可行结肠镜减压。
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食用糯米、竹笋等难消化食物。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术后患者需早期下床活动预防粘连。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呕吐加重时须立即就医,慢性便秘者应定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保持排便通畅。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肠系膜血管病变,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