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处长出肉疙瘩怎么回事

伤口处长出肉疙瘩可能与瘢痕增生、表皮囊肿、纤维瘤、感染性肉芽肿或皮肤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隆起、质地偏硬、伴随瘙痒或疼痛等症状。可通过局部药物注射、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方式干预。
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过度沉积可能导致瘢痕增生,常见于瘢痕体质人群。表现为红色凸起斑块,伴随紧绷感或瘙痒。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等药物改善,严重时需配合压力疗法或激光治疗。
外伤后毛囊堵塞可能形成表皮囊肿,囊内充满角质物。触诊呈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且可移动。若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热痛,需手术完整切除囊壁防止复发,合并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控制。
真皮纤维组织异常增殖可能形成纤维瘤,质地坚硬且生长缓慢。多与遗传或反复摩擦刺激相关,通常无自觉症状。确诊需病理检查,较小病灶可观察,较大或影响功能的纤维瘤需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概率较低。
伤口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可导致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表现为湿润的红色结节,可能渗出脓液。需清创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感染药物,顽固性肉芽肿可能需冷冻或电灼治疗。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是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表现为不规则隆起伴溃疡或色素沉着。需通过皮肤镜或活检确诊,治疗方式包括Mohs显微手术、光动力疗法等。长期未愈伤口出现快速增长的疙瘩需及时就医。
日常应保持伤口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摩擦刺激。瘢痕体质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早期使用硅酮类敷料预防增生。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出现疙瘩持续生长、破溃出血或伴随功能障碍时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