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跟腱炎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熏洗等方法治疗。跟腱炎通常由劳损、外伤、寒湿侵袭、气血瘀滞、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
中药内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包括桃红四物汤、身痛逐瘀汤等。桃红四物汤由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黄、桃仁、红花组成,适用于气血瘀滞型跟腱炎。身痛逐瘀汤含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等成分,对劳损或外伤导致的跟腱疼痛效果较好。肝肾不足者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含独活、桑寄生、杜仲等补益肝肾药材。需注意中药煎煮前需浸泡3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温服,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中药外敷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常用金黄散、跌打万花油等制剂。金黄散含大黄、黄柏等成分,用醋调敷可缓解急性期红肿热痛。跌打万花油含薄荷脑、樟脑等,涂抹后配合按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寒湿型患者可用艾叶、花椒等温热药材捣碎外敷,每日更换1次。皮肤破损或过敏者禁用外敷疗法,外敷后出现瘙痒需立即停用。
针灸选取阿是穴、昆仑穴、太溪穴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急性期可配合电针刺激,频率2-10Hz为宜,每次留针20分钟。温针灸适用于寒湿型患者,在针柄上置艾条施灸。针刺后可能出现局部酸胀感,属正常针感反应。出血体质、皮肤感染者不宜针灸,治疗期间需保持足部保暖。
推拿以揉法、按法、弹拨法为主,沿跟腱走向由轻到重施术。先用拇指揉按跟腱周围5分钟,再垂直弹拨粘连部位3次。配合点按承山穴、委中穴各1分钟,最后用掌根轻推小腿后侧肌肉。急性期手法宜轻柔,慢性期可适当加重力度。推拿后需休息30分钟,避免立即剧烈运动。
熏洗采用桂枝、伸筋草、透骨草等药材煎汤,先熏蒸后浸泡患足。药液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熏洗20分钟。熏蒸时用毛巾覆盖保持热气集中,浸泡时配合足踝屈伸运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水温,熏洗后注意擦干水分预防受凉。
跟腱炎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锻炼。穿着足跟垫或矫形鞋可减轻跟腱张力,睡前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放松肌腱。饮食宜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鱼皮,忌食生冷辛辣。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跟腱断裂征兆,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急性发作期可冰敷15分钟缓解疼痛,慢性期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