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动脉栓塞是什么意思

脾动脉栓塞是指脾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或其他栓子阻塞,导致脾脏缺血甚至坏死的病理状态。脾动脉栓塞可能由心脏疾病、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症、外伤或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左上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心脏疾病是脾动脉栓塞的常见原因,如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能形成心脏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脾动脉。血液高凝状态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容易形成原位血栓。血管炎症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壁。外伤可能导致脾动脉内膜撕裂形成血栓,某些介入手术操作也可能意外导致栓塞。左上腹突发持续性剧痛是最典型表现,疼痛可能向左肩部放射。发热多为低至中度,与组织缺血坏死相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诊断主要依靠增强CT或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栓塞部位和范围。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抗凝、溶栓或手术取栓等措施。抗凝治疗常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溶栓治疗可使用注射用尿激酶等药物。对于大面积梗死或合并脾破裂者,可能需行脾动脉栓塞术或脾切除术。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小板变化,警惕血栓再形成或出血风险。
脾动脉栓塞属于急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需控制基础疾病,如规范治疗心脏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复查。保持清淡饮食,限制高脂高盐食物,适量补充水分有助于维持血液流动性。术后患者需注意休息,循序渐进恢复活动,定期随访评估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