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疾病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可能伴随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
鹅口疮的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新生儿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易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可能因菌群失调诱发,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也属于高发群体。哺乳期母亲阴道念珠菌病可能垂直传播给婴儿。
口腔颊黏膜、舌面、上颚等处出现乳白色凝乳状斑块是特征性表现,强行擦除后可见充血创面。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成人可能伴随灼痛感。严重时病变可蔓延至咽喉部,导致吞咽困难。
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刮取物镜检发现菌丝即可确诊。需与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等疾病鉴别。免疫缺陷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时,需排查HIV感染等基础疾病。
轻症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重症需口服氟康唑胶囊。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真菌生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联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疼痛明显者可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症状。
婴幼儿奶瓶、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哺乳母亲需治疗乳头真菌感染。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者用药后需漱口。糖尿病患者口腔护理需加强血糖控制。日常可适量食用无糖酸奶调节口腔菌群平衡。
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婴幼儿进食后可用温开水清洁口腔,成人避免过度使用抗菌漱口水。出现白色膜状物时不要强行刮除,母乳喂养前应清洁乳头。若病变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擅自延长用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