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动脉动脉瘤

颈部动脉瘤是指颈动脉局部异常扩张形成的血管病变,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感染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颈部搏动性肿块、压迫症状或血栓栓塞风险。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定期监测、药物控制、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切除。
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且无症状的颈部动脉瘤,医生可能建议每6-12个月通过超声或CT血管造影监测瘤体变化。监测期间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避免剧烈运动或颈部外伤。若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需立即复查。
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适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需配合低盐低脂饮食。药物无法缩小瘤体但可延缓进展,使用期间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通过股动脉穿刺植入覆膜支架隔绝瘤腔,适用于瘤颈较窄的囊状动脉瘤。术后需服用氯吡格雷片预防支架内血栓,3个月内避免颈部过度活动。介入治疗创伤小但存在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风险,术后需通过影像学随访。
开放性手术包括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或载瘤动脉结扎,适用于巨大动脉瘤或破裂高风险患者。术前需评估脑侧支循环,术中可能采用临时性转流技术。术后可能出现脑神经损伤、脑缺血等并发症,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24-48小时。
瘤内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梗死,急性期可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瘤体破裂需紧急气管插管维持通气,并行血管栓塞或外科止血。合并感染性动脉瘤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感染控制后再行确定性治疗。
颈部动脉瘤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胸腔压力动作。日常监测血压并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保持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出现突发头痛、视物模糊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终身抗血小板治疗,每半年复查血管影像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