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功能检查哪些会不正常

肝癌患者肝功能检查中常出现异常的项目主要有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肝癌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或合成功能障碍,需结合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综合评估。
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肝癌可能因肿瘤压迫或侵犯正常肝组织导致酶释放入血,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需通过超声或CT进一步明确病灶,治疗可选用索拉非尼片、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或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血清谷草转氨酶异常反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肝癌进展时该指标升高幅度可能超过谷丙转氨酶,与肿瘤坏死相关。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需监测甲胎蛋白水平。治疗包括瑞戈非尼片等二线靶向药,或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
总胆红素升高多因肝癌阻塞胆管或广泛肝组织破坏所致。患者可见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需行MRCP检查明确梗阻部位,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药物治疗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直接胆红素显著增高提示梗阻性黄疸。肝癌压迫肝内胆管时该指标上升更明显,常伴皮肤瘙痒。需评估胆红素与转氨酶比值,治疗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胆肠吻合术。
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晚期肝癌患者因肝实质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可能出现腹水。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同时限制钠盐摄入。营养支持可选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内营养剂。
肝癌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限制动物脂肪。出现持续乏力、腹胀或体重下降时及时复查腹部增强CT,根据肝功能分级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考虑肝移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