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完疫苗晚上呕吐咋回事

宝宝打完疫苗后晚上呕吐可能与疫苗反应、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症状、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宝宝状态,若呕吐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部分疫苗可能引起轻微胃肠道反应,如轮状病毒疫苗、百白破疫苗等。疫苗中的成分可能暂时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呕吐。通常表现为接种后6-24小时内出现1-2次呕吐,无发热或精神萎靡。家长可让宝宝侧卧防止呛咳,暂禁食1-2小时后尝试喂少量温水。
接种后立即喂奶或进食过量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婴幼儿胃呈水平位且贲门松弛,饱食后体位改变易引发呕吐。建议接种前后1小时避免喂奶,喂食后竖抱拍嗝20分钟。若已发生呕吐,可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
疫苗应激可能引发肠道菌群失调或胃肠蠕动异常,常伴随腹胀、肠鸣。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出现水样便需警惕病毒性肠炎。
对疫苗辅料如明胶、乳胶过敏时,除呕吐外可能出现皮疹、面部肿胀等表现。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停用后续剂次或换用不含过敏原的疫苗。紧急情况下需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呕吐伴随发热、腹泻时需考虑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感染。此类情况与疫苗接种时间重合但无直接关联。可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确诊后需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止泻,并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家长应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避免酸蚀牙釉质。恢复期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需急诊排除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日常注意接种部位护理,出现红肿热痛可缓解局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