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是怎么得的

关键词: #肠炎
关键词: #肠炎
病毒性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等感染引起,可能与接触传播、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季节变化、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可通过粪口传播或接触污染物感染。
病毒性肠炎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若未及时洗手消毒,触摸口鼻或食物后易发生感染。发病后需隔离患者,对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接触者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常见感染途径。贝类等海产品可能富集诺如病毒,生冷食物加工过程也易受污染。建议彻底加热食物,避免生食,饮用煮沸后的水。出现症状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功能较弱更易感染。轮状病毒疫苗可帮助婴幼儿建立免疫屏障,营养不良人群需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若合并脱水症状,需静脉补液治疗,必要时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
轮状病毒肠炎秋冬高发,诺如病毒全年流行但冬季更常见。高发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出现病例时,需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空气,患儿使用过的玩具可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病毒易侵入肠黏膜。此类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时,需排除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或酪酸梭菌活菌散调节菌群。严重呕吐者可用盐酸昂丹司琼片止吐。
预防病毒性肠炎需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患者餐具应煮沸消毒,衣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单独清洗。恢复期饮食宜清淡,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逐步增加蒸蛋、苹果泥等易消化营养品。避免摄入乳制品和高糖食物,以防加重腹泻。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或发热超过3天未缓解,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