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16次浏览

关键词: #肠炎 #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便、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慢性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肠道菌群失调、长期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症状,需结合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1、腹痛

腹痛是慢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呈隐痛或阵发性绞痛。腹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有关,进食后或受凉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伴随肠鸣音亢进或腹部压痛。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感染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腹泻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带有黏液,严重时可出现水样便。长期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与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或炎症渗出增加有关。患者需注意补液,可遵医嘱使用复方地芬诺酯片、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同时限制高纤维食物摄入。

3、黏液便

黏液便指粪便中混有透明或黄白色黏液,由肠道黏膜分泌过多黏液以保护受损肠壁所致。若黏液中有血丝或脓液,可能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病变。需通过粪便常规和肠镜检查鉴别病因,治疗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并增加低渣饮食。

4、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与长期营养吸收障碍、食欲减退或刻意限制饮食有关。慢性炎症导致肠道绒毛萎缩时,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需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补充肠内营养粉剂,同时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蒸蛋、鱼肉等,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5、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表现为贫血、水肿、维生素缺乏等,与长期腹泻和摄入不足相关。缺铁性贫血常见,可伴随乏力、头晕;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需纠正基础疾病,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维生素B12注射液,并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保证热量供给。

慢性肠炎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酒精和生冷食物。规律进食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平衡。建议每日记录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肠镜和营养指标。若出现发热、便血或腹痛加剧,应立即就医排除并发症。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和全身状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