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的类型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什么

小儿骨折主要包括青枝骨折、完全骨折、骨骺损伤等类型,可能并发骨不连、畸形愈合、骨骺早闭等,后遗症常见关节僵硬、肢体短缩、创伤性关节炎等。骨折类型与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与损伤机制、治疗方式及康复护理密切相关。
青枝骨折是儿童特有的不完全骨折,因骨骼柔韧性好,骨皮质仅一侧断裂。多发生于前臂或小腿,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但无显著移位。需石膏固定2-4周,过早负重可能导致畸形愈合。此类骨折并发症较少,但固定不当可导致成角畸形。
完全骨折指骨皮质完全断裂,分为横行、斜行、螺旋形等。常见于坠落伤或车祸伤,伴随剧烈疼痛、异常活动及骨擦音。需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严重者需克氏针内固定。可能并发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延迟治疗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
骨骺损伤按Salter-Harris分型可分为五型,Ⅱ型最常见。多发生于膝关节、踝关节附近,表现为骨骺区压痛伴功能障碍。需精确复位避免生长板损伤,严重者需手术固定。主要后遗症为骨骺早闭导致肢体不等长,需定期监测骨骼发育至青春期。
骨不连指骨折6个月未愈合,常见于感染性骨折或固定不牢病例。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清晰。需手术清除坏死骨并植骨,配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营养不良或代谢性疾病患儿更易发生,需加强蛋白质和钙质补充。
创伤性关节炎是关节内骨折的远期并发症,因关节面不平整导致软骨磨损。表现为活动时关节疼痛、僵硬,多见于踝关节或肘关节骨折后。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晚期需关节置换。康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
家长发现儿童骨折后应立即制动患肢并用硬板固定,避免盲目复位。治疗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拆除固定后循序渐进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日常注意补充牛奶、鱼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避免从高处跳跃等危险动作。若发现肢体不对称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复查排除骨骺损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