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栓塞如何治疗

小儿肺栓塞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氧疗支持、基础疾病管理等方式治疗。肺栓塞通常由深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心脏病、感染、肿瘤、外伤等原因引起,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率增快、低氧血症等症状。
抗凝治疗是小儿肺栓塞的基础治疗方式,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能够抑制血栓进一步形成,但对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作用有限。使用抗凝药物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需谨慎使用。
溶栓治疗适用于中高危肺栓塞患儿,常用药物有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能够快速溶解血栓,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治疗前需评估出血风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近期有手术史、颅内出血史或活动性出血的患儿禁用溶栓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经导管血栓清除术和外科血栓切除术,适用于高危肺栓塞或溶栓治疗失败的患儿。手术治疗能够快速清除肺动脉内的血栓,但创伤较大。术前需全面评估患儿全身状况,术后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对于病情危重无法耐受手术的患儿需谨慎选择。
氧疗支持是肺栓塞的重要辅助治疗,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通气等。氧疗能够改善低氧血症,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需根据患儿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对于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的患儿需特别注意氧疗参数设置。
基础疾病管理包括控制感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处理肿瘤等。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预防肺栓塞复发。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存在遗传性易栓症的患儿需特别注意长期抗凝管理。
小儿肺栓塞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但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监测治疗效果。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意识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预防措施包括鼓励适量活动、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卧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