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肠胃炎是痢疾吗

细菌性肠胃炎不是痢疾,两者是不同类型的肠道感染性疾病。细菌性肠胃炎主要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引起,而痢疾特指由志贺菌感染导致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胃炎常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粪便多呈水样或糊状,可能伴有低热。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病程通常持续3-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脱水症状。治疗以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痢疾具有更强传染性,典型症状为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发热症状更明显,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我国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需进行隔离治疗。确诊需通过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菌药物,同时需配合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预防两类疾病均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或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处理食物前充分洗手。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严重脱水时需立即就医,细菌性肠胃炎患者应居家休息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痢疾患者需经医疗机构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解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