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什么炎症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发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病毒性心肌炎通常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病毒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心悸、胸痛等心肌受损表现。治疗需针对病毒类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同时配合营养心肌的药物如辅酶Q10胶囊。
病毒感染后可能触发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心肌组织导致持续炎症。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需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严重时需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控制过度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影响心脏收缩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等体征。需使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磷酸肌酸钠注射液,配合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心电图检查可见ST-T改变和传导阻滞。
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维持循环。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室扩大和射血分数下降。
部分患者可能转为慢性心肌炎,表现为持续心功能不全。这种情况需要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控制症状。定期复查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变化。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2-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需低盐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恢复期可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氧康复训练,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气促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