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肿瘤压迫脑干

儿童脑肿瘤压迫脑干属于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可能由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引起,需立即就医。脑干受压可导致呼吸异常、吞咽困难、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干预。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后颅窝常见恶性肿瘤,可能与遗传突变或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步态不稳,肿瘤压迫脑干时可引发意识障碍。确诊需通过MRI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配合顺铂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等化疗药物及放射治疗。
星形细胞瘤根据恶性程度分为不同亚型,低级别肿瘤生长缓慢但压迫脑干仍可危及生命。患儿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部分伴有脑积水。手术完全切除困难时可采用替莫唑胺胶囊控制进展,必要时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系统,易通过脑脊液播散。脑干受压时表现为突发性眩晕、心率紊乱,严重者出现呼吸暂停。手术需谨慎避免损伤脑干核团,术后常用卡铂注射液联合长春新碱注射液进行辅助化疗,复发患者需考虑二次手术。
生殖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但肿瘤体积过大时仍会压迫脑干导致瞳孔异常。典型症状包括尿崩症和视力视野缺损,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案以放疗为主,可配合博来霉素注射液等药物,5年生存率较高。
脑干胶质瘤常呈弥漫性生长,直接浸润脑干结构。患儿早期表现为交叉性瘫痪、构音障碍,晚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活检风险较高时可通过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推荐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伊立替康注射液控制进展。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持续头痛、喷射性呕吐或异常眼球震颤时须立即送医。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神经功能,术后康复阶段可配合吞咽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日常注意补充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颅内压波动,严格遵医嘱完成后续放化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