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腺瘤是什么病

胰腺囊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或腺泡上皮的囊性肿瘤,多为良性病变,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两类。
浆液性囊腺瘤由多个小囊组成,囊液清亮,恶变概率极低;黏液性囊腺瘤多为单房或寡房结构,囊液黏稠,存在一定恶变风险。两者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胰腺内边界清晰的囊性占位,常通过超声、CT或MRI检查发现。
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腺导管异常增生有关。黏液性囊腺瘤女性发病率较高,部分病例与胰管梗阻或慢性炎症刺激相关。基因突变如KRAS、GNAS等可能参与肿瘤形成过程。
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饱胀感或压迫症状。浆液性囊腺瘤通常生长缓慢,黏液性囊腺瘤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黄疸等警示症状。约两成患者因体检偶然发现。
增强CT可显示肿瘤血供和囊壁结构,MRI能更好区分囊液性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可获取囊液进行生化与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有助于鉴别良恶性。
无症状的小型浆液性囊腺瘤可定期随访,直径超过3厘米或存在压迫症状的黏液性囊腺瘤建议手术切除。常用术式包括胰体尾切除术、胰腺局部切除术等,需根据肿瘤位置选择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方式。
确诊胰腺囊腺瘤后应每6-12个月进行影像学复查,避免高脂饮食以减轻胰腺负担。出现持续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患者需长期监测血糖水平。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胰腺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