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要做什么检查确诊呢

神经性贪食症需通过心理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进食行为观察等确诊。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以反复暴食和清除行为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常伴随对体重和体型的过度关注。
心理评估是诊断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环节,通常由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完成。评估内容包括暴食频率、清除行为、体重控制方式以及对体型认知的扭曲程度。常用的评估工具有进食障碍检查问卷和临床访谈,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自我评价过度受体重影响、对暴食行为的失控感等特征。心理评估还能帮助鉴别其他共病心理问题,如抑郁症或焦虑症。
体格检查主要评估神经性贪食症导致的生理损害。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观察是否有因催吐导致的牙齿酸蚀或唾液腺肿大。测量体重指数并评估营养状况,检查皮肤干燥程度、指甲脆性等营养不良体征。心血管系统检查可发现电解质紊乱相关的心律失常,腹部触诊可能发现因滥用泻药导致的肠道功能异常。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和内分泌检查。低钾血症是常见异常,由频繁催吐或滥用利尿剂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可能提示长期呕吐,低镁和低磷反映营养不良状态。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排除内分泌疾病,尿检有助于发现脱水或泻药滥用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与营养不良或暴食行为相关。
影像学检查并非诊断必需,但可辅助评估并发症。腹部超声或X线检查可发现胃扩张、肠梗阻等暴食相关急性并发症。骨密度检测适用于长期患病者,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心电图检查对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尤为重要,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脑部影像学检查仅在需排除器质性疾病时考虑。
进食行为观察通常在住院或日间治疗中进行,由专业团队记录患者的进食模式、食物选择偏好及餐后行为。观察重点包括暴食发作时的食物摄入量、进食速度、清除行为的具体方式及频率。行为观察能客观评估患者对进食的失控程度,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监测患者是否存在隐瞒症状的情况。
神经性贪食症确诊后需综合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营养康复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进食模式,避免过度节食诱发暴食,逐步纠正对体重和体型的错误认知。家属需提供情感支持,协助监测症状变化,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恢复期需注意预防复发,保持适度运动,避免使用极端体重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