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症状有哪些

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症状主要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清除行为、对体型体重的过度关注、情绪波动及生理功能紊乱。
患者在短时间内摄入远超正常量的食物,常伴有失控感。暴食多发生在独处时,食物选择多为高热量、易吞咽的甜点或零食。发作频率从每周数次到每日多次不等,暴食后常伴随强烈的羞愧或抑郁情绪。
为防止体重增加,患者会采取代偿性行为,包括自我诱导呕吐、滥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泻药(如番泻叶颗粒)或灌肠剂,部分患者会过度运动或间歇性禁食。清除行为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牙釉质腐蚀等并发症。
患者对自身体重、体型存在扭曲认知,即使体重正常仍强烈恐惧发胖。日常频繁称重、照镜子检查局部脂肪,可能回避社交活动或特定服饰。这种认知偏差常与焦虑、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相关。
暴食-清除循环易引发显著情绪变化,发作前多出现焦虑、空虚感,暴食时短暂缓解,清除后转为自责、抑郁。部分患者伴有自伤倾向或物质滥用,需警惕共病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
长期症状可导致月经紊乱、胃肠道功能异常(如反流性食管炎)、心律失常等。实验室检查可见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唾液腺肿大、手背齿痕等体征可作为临床诊断参考。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计划,避免触发暴食的环境因素,如囤积零食或独自进食。家属应协助记录饮食日记,关注情绪变化而非单纯讨论体重。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心电图等指标,营养师指导下逐步恢复均衡膳食,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体像障碍。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调节5-羟色胺水平,但须警惕药物滥用风险。